[名家传略]桐城派里的“岭西五大家”名家传略
在姚鼐逝世数十年后,其高足梅曾亮竟发出“天下文章,其萃于岭西乎”的赞叹,其实,这中间既包含有对桐城派曾一度衰落的叹息,也是对广西籍作家为延续桐城派百年不衰的感慨。
在姚鼐逝世数十年后,其高足梅曾亮竟发出“天下文章,其萃于岭西乎”的赞叹,其实,这中间既包含有对桐城派曾一度衰落的叹息,也是对广西籍作家为延续桐城派百年不衰的感慨。
张廷玉生前有《澄怀主人自订年谱》,记康熙十一年至乾隆十三年,七十七年个人生平事迹。
戴震与姚鼐是清乾隆时期两位皖籍名人,前者入《清史稿-儒林传》,以学者名播天下; 后者入《文苑传》,以文人享誉海内,且都为教育家,功在当时,泽及后世。
主讲保定莲池书院,教士以国学为本,而兼考泰西之学。
桐城派以其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均是安徽桐城人而得名。
“桐城派名人故居”是桐城市和枞阳县(唐至德二年至公元1949年2月,桐城包括现枞阳县在内)范围内现存的桐城派人物故居及故居遗址、家塾和书院的统称。
姚鼐((nài)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被盛誉为“中国古文第一人”。
桐城派代表刘大櫆(kuí)兼重古文的神韵,博采古文大家的众长,在总结和发展了桐城派散文的基础上,强调神气、音节、字句的统一,重视散文的艺术表观形式,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方苞1668年生于南京六合,祖籍安庆桐城。他自幼聪明,4岁能作对联,5岁能背诵经文章句,6岁随家由六合迁到江宁旧居居住,仍保留桐城籍。
方苞“绝意不为诗”,故桐城文人中论诗而颇有影响者首推刘大櫆,刘在当时诗名颇盛,程晋芳读其诗集即对袁枚说:“耕南诗胜于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