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香如故 文章天下知
日前,清代大学士张英第11世孙、清末民国书法家、篆刻家张祖翼孙女,现年102岁的张燕如主动联系桐城博物馆,捐赠她收藏多年的28件套书画作品。所捐文物中的《先太傅文端公遗像卷
日前,清代大学士张英第11世孙、清末民国书法家、篆刻家张祖翼孙女,现年102岁的张燕如主动联系桐城博物馆,捐赠她收藏多年的28件套书画作品。所捐文物中的《先太傅文端公遗像卷
作为我国清代文坛最大的散文流派,桐城派何以成派?又何以绵亘二百余年,流风余韵传播至今?前贤时俊,各有申论。
据可靠消息,《桐城派大辞典》一书已全面下架。本人的相关质疑文字也将全部删除。8月4日,安徽枞阳民间学者陈靖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了一条信息。当天,记者从《桐城派大辞典》编
摘要:宣城与桐城是清初皖江的两个文化重镇,分别以诗、文占据了当时文坛重要地位。然而学界少有从皖江地域的视野来考察两地文学文化的交流、融合与演进,以施闰章与桐城文人
施闰章与桐城文人交游考论(上) 章建文 第529期 摘要:宣城与桐城是清初皖江的两个文化重镇,分别以诗、文占据了当时文坛重要地位。然而学界少有从皖江地域的视野来考察两地文
清代末期,不少学者、文人尤其是桐城派作家,在学术研究和创作实践中,都相继得到了著名文献收藏家、鉴赏家萧穆的热情赞助,大力支持。用今天的话来说,萧穆称得上是这些文人
桐城派殿军马其昶,一生著述丰硕,在当时的学术界负有盛名,曾任总统府参政和清史馆总纂。
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桐城文化灿烂,楹联创作异彩纷呈,高手如云,而其中的佼佼者莫过于吴汝纶。
贾恩绂是桐城派学者吴汝纶的弟子,有人称他是桐城派的最后一位散文家 [1 ]。1925年,日本组织“东方文化事业总委员会”,以中国庚子年间赔款的一部分作为经费 [2 ],要求中
刘开,桐城孔城人。少年丧父,贫穷无依,不得不替人家放牛糊口。他天资聪颖,好读书。他放牛时常把牛栓系在树干上,自己跑到一所村学门外蹲着偷听老师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