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逸事] 文章千古事 品德最为高
《登泰山记》是桐城派领袖姚鼐的传世之作。说起这篇文章的成因,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哩。
《登泰山记》是桐城派领袖姚鼐的传世之作。说起这篇文章的成因,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哩。
姚莹,字石甫,号明叔,晚年号幸翁,亦号展和,是姚鼐侄孙。 1839年,姚莹奉道光皇帝特旨为台湾道台,加按察使衔,为台湾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姚莹抗英大捷,朝野欢腾,妥协派穆彰阿、琦善却恨之入骨,勾结英夷诬告姚莹:“冒功”邀赏。
方宗诚是桐城派后期的一位重要作家。曾国藩礼聘他为幕府,他谢绝了。后来,曾国藩来安庆,召他修《两江忠义录》,他却答应了。书成,大受曾国藩赏识。不久,曾国藩移督直隶,
戴名世(1653-1713)字田有,一字褐夫,桐城人。与方苞齐名,也是康熙年间一位颇有影响的文学家。他有不少风趣逸事,一直在明间流传,这是拾摭的是其中两册。
戴名世自幼聪慧过人,1岁会说话,5岁能吟诗作对,10岁读完四书五经,15岁时做的八股文(应试文章),就被人们纷纷传抄,当作范本。后来他觉得这种文字不足以传世,遂悉心研究古
桐城派作家刘捷,字古塘,是寄籍江宁的饱学之士。父亲刘璜先卜居桐城罗家岭的高赛湖,后携家流寓金陵。刘捷和方舟、方苞兄弟先后进了江宁县学,相互仰慕,结为挚友。
方苞23岁那年,与蔡琬结婚,虽是父母包办,但蔡琬品貌端正,为人贤惠,又初通文墨,两口子感情极好。共同生活十六年,蔡琬不幸染上肺结核,于康熙四十五年七月三日病逝。方
桐城派始祖方苞因戴名世的《南山集》案,被牵连拒拘捕,于康熙五十年十一月关进江宁县狱。不久,他便被押送京师,下刑部狱,真是祸从天降。
康熙三十年(1691)的金秋,24岁的方苞,首次随同老师高素侯(裔)来到京师,馆于高氏,高府人敬他如宾朋,高素侯待他如手足。 第二年(1692),高素侯政绩荦荦,官运骤通,由翰林迁任大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