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资讯网

今古桐城知多少
纵横文都点春秋

新四军桐东抗战纪略(下)

重返三官山

1941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华中局致电七师,指出国际形势正在向有利于世界反法西斯战线的方向发展,要求七师“用一切力量在敌后、在敌顽夹击中艰苦坚持斗争”,指示“在七师地区没有如华北、华中那样广大的敌后地区,因此,除无为外,只能建立小块的敌后根据地”。明确“沿长江两岸向西发展与五师含接”为七师主要发展发向。根据这个指示,在五五团离开桐东以后,七师派人重返桐东,继续创建桐东抗日游击根据地,坚持桐东敌后抗日,打通与五师的联系通道。

1942年4月,中共桐庐县委改为中共桐庐无县委,何志远任县委书记,隶属皖中区党委领导,县委机关由无为迁回桐东水圩。桐庐无县委先后恢复和成立了桐东、桐南、桐西和庐南区委等党组织以及桐东游击大队。

五十五团撤出后,以三官山中为心的桐东游击根据地人民经常遭受国民党桐、庐县常备队和顽军五二七团的清剿和洗劫,热切盼望新四军重新回到三官山。1942年4月,林维先就提出,桐东位置非常重要,但在桐东没有部队,游击队力量小,无法反击敌人进攻。1942年9月初,七师派李德安率五八团第二营重返桐东,配合中共桐庐无县委重新组织游击队,开展敌后游击战,恢复桐东游击根据地。为尽快打开工作局面,9、10月间,二营和桐东游击大队两次远距离夜袭驻孙家畈土顽江子龙大队、驻桐东镇的土顽陶洪恩大队,获得全胜。后又消灭会宫土顽丁爽飞大队两个班和会宫乡公所、砖桥区公所和附近三个乡公所之敌,基本消除了驻三官山附近的土顽的威胁。到年底,游击队已发展到200余人。桐东游击大队与江南铜陵游击大队遥相呼应,控制了长江两岸,正如七师党政军委员会负责人傅秋涛在1942年8月七师参谋会上所指出的,“桐城、铜陵的两个游击大队,像是两个蟹钳,钳住了长江两岸,对于我们以后向西、向南发展,有着极重要的意义。”

五八团狠狠打击了周围横行一方的国民党地方土顽,深得老百姓的拥护。战士们每到一处,白天帮助乡亲们打扫卫生、挑水、干农活,晚上同他们一起座谈,军民情同鱼水。两三个月后,经过桐东地区党政军民的共同努力,以三官山为中心的抗日游击根据地又重新活跃起来,各地均恢复了农抗会、青抗会、妇抗会等群众抗日组织,乡乡组建游击武装。到10月底,七师五八团已基本完成了配合桐庐无县委恢复桐东抗日游击根据地的任务。

再战陈瑶湖

1943年2月,新四军七师进行整编,将所属一个旅(第十九旅)四个团(五五团、五六团、五七团、五八团)以及七师所在地区的地方武装,扩建成沿江、含和、皖南、巢湖四个支队,一个独立团、一个保安大队。并在巢无中心区根据地周围,成立三个地委,即沿江地委、皖南地委、和含地委。其中在巢无以西的长江两岸建立沿江地委,林维先任地委书记。3月,中共沿江地委在无为尚礼岗成立,同时成立沿江支队和沿江军分区。沿江地委、沿江支队和沿江军分区活动区域包括今天桐城域。

沿江支队成立后,支队首长林维先、黄先、傅绍甫亲自率领桐东大队和独立大队进驻桐东,重新控制了三官山和陈瑶湖一带,并以桐东为依托,展开对周围地区钱豁然、江子龙、丁爽飞、刘东雄等国民党土顽以及钱桥区公所的沉重打击,取得了重大进展。桐东根据地得到进一步稳固。

与此同时,桐东游击大队被编入沿江支队后,桐东地区再次组织起桐东游击大队,黄建华任大队长。此后,沿江支队桐东大队配合当地游击队,积极向庐江砖桥、昆山和桐城的孔城、罗昌河、杨树湾等地顽军和区、乡公所之敌进攻,摧毁2个区公所,3个乡公所,俘敌50余人,打烂了敌后方的坛坛罐罐,逼得乡下顽军纷纷逃向城里,驻城的常备队不敢远离县城。桐东大队的运动游击,搅得顽军不得安宁,只好加强兵力来应付。6月,沿江支队积极争取驻桐东的国民党县常备队大队长章开如率部100余人起义。8月,沿江支队集中独立大队、桐东大队、桐西大队以及收编的刘东雄部,攻打驻孙家畈计国祥的联防队,大获全胜。

9月,根据新四军军部关于七师向西发展、打通与五师联系的指示,黄先、胡继亭、何志远率沿江地委机关、沿江支队司令部从无为西进至桐东陈瑶湖一带。此前沿江货管局已从无为西南乡湖陇马家庄转移到桐东陈瑶湖西岸凌家花园、叶家村一带。同年秋,刘东雄再次叛逃投靠国民党,被委任为桐城县独立警保大队大队长,重新拉起一支与新四军为敌的土顽武装。10月,沿江支队独立大队二营一连在后方钱家祖庄一带活动,与国民党顽军一七六师五二八团遭遇。由于力量悬殊,一连虽经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全连100多人仅有10余人幸存。11月,沿江支队独立大队在破罡街重创刘东雄部。同月,沿江支队副司令傅绍甫率10余人,攻打钱桥区公所,处决了敌区长和区员。

1943年12月,沿江支队再次整编,成立白湖团、沿江团、独立团。至此沿江支队拥有3个主力团,桐西、桐南、东流3个大队及数个游击队。桐东区域为沿江团、独立团活动范围。

1944年1月,国民党桂顽一七六师五二八团集结大量兵力进攻桐东根据地,在经过对陈瑶湖区的长期封锁与围剿后,于2月发起猛攻。12日,沿江支队参谋长、沿江团政委胡继亭在陈瑶湖反顽战斗中牺牲。在桐东驻了6个月的中共沿江地委机关和沿江支队司令部在桐东遭遇失利后,撤离陈瑶湖地区,将工作中心转移至长江以南,沿长江向西发展,向皖南敌后推进。少数留在桐东的我党政军干部和游击武装,在新四军主力向江南发展之后,坚持桐东地区的抗日斗争,直到抗战胜利,奉命北撤。

1943年9月至1944年2月,中共沿江地委、沿江支队和沿江军分区在桐东地区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在日伪顽夹击的严重形势下,顽强抗击日伪军的“扫荡”和“清乡”,有理、有利、有节地反击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磨擦,在捍卫巢无中心根据地、巩固和扩大江北游击根据地、打通新四军七师和五师之间的联系等方面,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抗战期间,桐城沿江地区,由陈定一开创和领导的游击武装也在不断发展,成立了桐南游击武装,在桐东沿江一带打击日伪顽军,创建桐南抗日游击根据地,建设民主政府,直到抗战胜利。
汇聚文都精萃,展现桐城风采,转载请申明!
分享到: 更多

知桐城,识文都!我们一直在努力!

联系我们